当前位置: 站点首页>>科研队伍>>国家级人才>>正文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国家级人才
2025-07-21 15:51  

唐巨鹏教授

职位:博士生导师


    现任沈阳大学党委常委、副校长兼环境学院(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、“双碳”研究所)院长。

   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,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(辽宁特聘教授)、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、辽宁省教学名师、辽宁省优博指导教师,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%。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公派访问学者。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动力灾害防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、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、省高等学校力学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、《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》编委。获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、辽宁省青年科技奖、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、全国煤炭青年五四奖章、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。长期从事矿山环境与灾害力学、非常规新能源开采等领域研究工作。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、中国博士后基金首批特别资助项目1项、一般项目1项。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,出版专著1部。获国家发明专利13项。入选2010年度“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”和2023年度“领跑者F5000-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”各1篇。


杨悦锁教授

职位:博士生导师


    现任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。

    近年以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重点专项“场地地下水污染快速识别与风险监测管控技术”、国家“863”项目“浅层地下水石油类污染原位修复技术”、教育部“长江学者奖励计划”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。其中核心科研项目,基于地下水污染场地进行修复技术、研究其中相关科学机理;在前期欧洲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基础上,重点关注场地污染精细调查、风险评估和原位修复等一系列实用技术。不少技术已经在近年来得到了转化和应用。发表学术论文184篇,著作5部,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。曾获得国家、部和省级科技进步奖,2002年获欧盟罗斯杰出科技奖;关于面源污染管理研究的论文曾入选2011年“中国百篇最具国际影响论文”、关于面源污染管理研究的论文曾入选2011年“中国百篇最具国际影响论文”。现为吉林省高级专家、辽宁省攀登学者、辽宁省杰出科技工作者(2017)。


孙丽娜教授

职位:博士生导师


    沈阳大学环境学院原院长,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。

    长期从事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与生态风险评价研究。其领衔的生态环境劳模创新工作室于2016年成立,2020年荣获沈阳市劳模(职工)创新工作室优秀创新成果二等奖。在2017-2019学年度获得沈阳大学校长特别奖,主持国家重大专项课题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,累计科研经费超2000万元。学术研究聚焦土壤污染修复领域,发表《植物-微生物联合修复佳乐麝香与镉复合污染土壤的研究》《根际环境锌镉镍的形态变化与植物有效性》等核心论文50余篇,研发的"原位收集根系分泌物装置"获得国家专利。在教育教学改革中,提出"一带一路"倡议下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路径,为区域环境治理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。担任沈阳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期间,建立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,2014年至2020年主持国家973专题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,其中"镉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根际调控研究"形成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体系。2024年带领团队完成抚顺西露天采场植物修复示范工程,首次揭示根际环境重金属形态变化与植物吸收的耦合机制。

关闭窗口